一場由關稅引爆的變革,包裝業是末日還是轉機?

關稅大戰的陰影籠罩,包裝業的每一環節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危機就是轉機。面對成本上升與供應鏈不確定性,包裝業者正積極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呢?
image 99

圖片來源:對陸104%高稅率生效 關稅世界大戰 川普:各國都來抱大腿

隨著全球貿易局勢日益緊張,2025 年美中貿易關稅戰火重燃,對全球製造業造成巨大衝擊關稅大戰。 這個詞光聽就讓人覺得壓力山大。但你知道嗎?這場由川普點燃的貿易火藥庫,不只影響了汽車、科技產業,連我們日常看到的包裝盒、手提袋也悄悄捲入其中。特別是在包裝產業,這一看似不起眼但與萬千產品息息相關的領域,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與供應鏈變動。

關稅政策對包裝產業的直接衝擊

美國在 2025 年大幅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根據《Investopedia》報導,部分商品的關稅稅率高達 145%,涵蓋影響從原材料,例如鋁、紙張、塑膠顆粒到最終成品,例如印刷紙盒、塑膠瓶罐等。包裝產業面臨的,不再是成本的劇烈攀升,更是供應鏈管理上的一場硬戰。

image 104

美國一般進口商品關稅稅率 (2025年4月10日更新)

國家受威脅率當前費率(關稅暫停期間)
中國34%145%
墨西哥25%25%
加拿大25%25%
越南46%10%
泰國36%10%
台灣32%10%
印尼32%10%
印度26%10%
韓國25%10%
馬來西亞24%10%
日本24%10%
歐洲聯盟20%10%

包裝業是高度依賴跨國供應鏈的產業鍊,許多材料的供應還是主要仰賴中國或是東南亞地區。當關稅上升,企業不得不再面對以下壓力。

關稅對包裝產業有什麼衝擊?成本?供應鏈?

image 101

圖片來源:包裝產業如何因應川普關稅?

1.成本增加:多重因素推升價格

  • 原物料價格飆升:
    • 由於包裝業高度依賴進口原物料(例如鋼鐵、鋁、紙張及塑膠),美國包裝製造商直接面臨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特別是小型企業,常因勞動力和生產成本考量將生產外包至中國,更容易受進口關稅衝擊。
    • 除了直接的關稅稅額,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會導致供應商預期性漲價,進一步提高原物料成本。不同原物料的關稅幅度差異,也可能促使製造商調整材料選擇,進而影響產品性能和設計。
  • 複雜供應鏈導致成本疊加:
    • 全球化的包裝產業供應鏈環環相扣,例如包裝紙的生產流程可能涉及多國:美國紙漿 → 歐洲紙板 → 中國成型 → 再運回美國。關稅如同在每個國界疊加稅負,顯著地推高產品的最終成本。
  • 倉儲與物流費用上漲:
    • 為規避關稅生效前的潛在價格上漲,企業可能選擇提前大量進貨或囤積庫存,導致倉儲空間需求大量增加,物流運輸頻繁,進而推升運輸相關費用。部分企業甚至考慮租用海外倉儲用來延緩關稅影響。
    • 大量囤貨不但增加倉儲成本,也可能導致資金累積和庫存管理風險。海外倉儲雖然能暫緩關稅壓力,但也帶來額外的管理和運輸成本。

2. 夾縫中求生存:中小企業面對的生存挑戰

關稅相關成本的上升,正縮減著整個包裝產業的利潤空間,中小型企業利潤率本就微薄、財務緩衝能力較將造成嚴峻的生存挑戰。業內估計顯示,高達 25% 的關稅甚至可能完全吞噬印刷業部分公司的利潤。美國製造商協會也警告,一旦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產品祭出類似關稅,美國製造業每年恐怕得多付出天文數字的成本,中小企業絕對是首波被海嘯吞噬的對象。利潤持續往下掉,企業為了生存,可能被迫砍掉投資、凍結開發,甚至裁員。

image 102

網站來源:The Impact of Tariffs on the U.S. Printing Industry

3. 報復性關稅:產業的長期痛點

摩根大通預估今年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 40% 提高到 60% 以上。更令人擔心的是,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包裝業更難做出長期的發展決策,對於擴大生產能力、投資新技術和開發新產品也變得猶豫不決,面對這樣的挑戰,包裝業需要更具彈性的供應鏈和更審慎的經營策略,來面對這場充滿不確定性的產業變局。2024-2025年初:美國 Evergreen Resources 指出,關稅導致需重新談判原物料供應的客戶比例顯著增加 35%。

image 103

圖片來源:The probability of a recession remains at 60%

包裝業如何拿下這場關稅之戰?

面對不斷攀升的關稅壓力,考驗著包裝業的應變智慧。業者正積極尋找各種方法來應對,像是調整庫存、重新規劃供應鏈,以及尋找可靠的合作夥伴,一步步摸索出關稅重壓下得以延續的道路。

優化庫存管理:
部分企業在關稅實施前就提前備貨,透過優化庫存來建立短期緩衝。這種方式對大企業來說或許有效,但中小型包裝公司往往受限於預算與倉儲空間,較難長期依賴。

下一步,包裝業者需借助更智慧的預測技術和數據,精準判斷關稅走勢,並在「免稅窗口」策略性採購關鍵材料,以化解關稅風險。

尋找替代供應來源:
減少對高關稅地區如中國的依賴,改向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尋求合作,成為包裝業者降低風險的熱門選項。雖然這需要時間建立信任與契約,但從長遠來看,可以打造一個地理多元的供應網絡,也能避開關稅地雷,增加供應鏈整體的韌性。

美國製造是好選擇嗎?
將包裝供應鏈移回美國,是一些品牌首度先評估的選項。這麼做雖可完全避開關稅,但也伴隨不少挑戰——像是原料與勞動成本飆高、客製化生產設備昂貴,還有本土產能尚未完全到位問題,所以這條路目前仍偏向長期投資。

關稅下的新契機:數位、在地、短鏈打造優勢

  • 數位印刷技術(Digital Printing)能快速少量生產,減少庫存與過剩問題。
  • 客製化印刷(例如:使用者名稱、地區語言標示)因為在地印刷服務興起,更顯靈活。
  • 短鏈供應鏈(Short Supply Chain)鼓勵與區域內印刷廠合作,降低長距離運輸與風險。

例如:Cadbury 為「聾人周」推出的點字巧克力包裝與 AR 體驗,融合了情感溝通與多感官創新,這也標誌著印刷的角色轉變:從單純的視覺資訊載體,進化為品牌故事的延伸和沉浸式體驗平台。

關稅風暴後:全球包裝業的變革

綜觀而言,關稅大戰雖然帶來短期陣痛,卻促成包裝業以下的革新:

  1. 原物料多元化,減少對單一市場依賴。
  2. 強化區域生產,提升供應鏈彈性。
  3. 推動包裝可重複使用、模組化、輕量化。
  4. 引進數位印刷技術,實現快速客製以及低碳排生產。

今天的關稅明天可能就取消,或者可能出現新的關稅。 貿易戰目前沒有緩和的跡象,包裝業必須保持
敏捷、有彈性和積極主動性。

衍伸閱讀

超越「100%回收」:品牌為何押注「可重複使用包裝」?

設計師必看,包裝設計界震撼彈:Canva AI 強勢登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