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列表
自2024年開始,全球各地對連身瓶蓋(tethered cap)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特別是在歐盟實施相關法規後,市場資訊和討論也隨之增加。歐盟於2024年7月3日開始,針對所有容量不超過3公升的液體容器強制要求採用連身瓶蓋設計,這項政策的目的在於減少塑膠垃圾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然而,這一新規定也在部分地區引發了廣泛討論和不小的質疑。義大利的礦泉水公司覺得很為難,一方面要遵守新規定,另一方面又要考慮成本和消費者的接受度。此外,製造業者需投入額外成本以改造生產線,使其適應新的瓶蓋設計,這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市場研究方面,根據日商環球訊息有限公司的報告,全球鋁蓋和瓶蓋市場正呈現增長趨勢,預計從2023年的66.5億美元增長至2032年的94.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為4.01%。另一份市場報告也指出,2023年全球瓶蓋市場估值約為815億美元,並預計到2029年將以5.8%的年均增長率持續增長,這顯示出全球對瓶蓋產品的需求逐年提升,歐盟的法規變動無疑將進一步影響此趨勢。
然而,德國媒體和其他環保團體對該政策的成效表示質疑,認為法規可能無法真正達到減少塑膠垃圾的預期目標。一些專家指出,連身瓶蓋雖然可以減少瓶蓋隨意丟棄的可能性,但並未從根本上減少塑膠的用量,這使得其實際環保效果有限。
整體而言,2024年以來,連身瓶蓋成為市場和業界的關注焦點,歐盟的法規變動對市場需求、業者策略以及環保議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市場對環保和減塑的重視,各地區和公司如何應對這一新趨勢,將成為未來市場發展的重要觀察點。
歐盟單一使用塑膠指令(Single-Use Plastics Directive, SUP)在說什麼?
歐盟單一使用塑膠指令(Single-Use Plastics Directive, SUP)是歐洲聯盟於2019年通過的環保政策,旨在減少塑膠垃圾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塑膠廢棄物對海洋的污染。該指令針對最常見的單次使用塑膠產品,包括飲料瓶、塑膠吸管和棉花棒等,要求成員國採取措施限制或禁用,並推動更可持續的替代品。以下是該指令的幾個重要重點:
1. 禁止特定單次使用塑膠產品
SUP指令對一些最常被隨意丟棄的塑膠產品進行禁令,禁止在歐盟市場上銷售這些產品,包括塑膠棉花棒、吸管、餐具(刀、叉、湯匙)、盤子、攪拌棒、氣球棒等。這些物品在垃圾中極為普遍,且容易被動物攝入,對環境和野生動物構成危險。歐盟希望通過這項禁令,直接減少塑膠廢棄物的產生,並促使企業轉向更加環保的材料選擇。
2. 強制連身瓶蓋設計
從2024年7月3日起,SUP指令要求所有容量不超過3公升的飲料瓶必須採用連身瓶蓋設計,以減少塑膠瓶蓋在自然環境中被隨意丟棄的風險。這項設計確保瓶蓋在飲用過程後依然與瓶身相連,減少了分散的塑膠碎片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並提高塑膠回收的效率。
3. 增加生產者責任
SUP指令規定生產者需承擔其產品的廢棄物處理成本,這項措施針對塑膠產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經銷商,要求他們支付清理、回收和再處理塑膠廢棄物的相關費用。這種“擴展生產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措施旨在激勵企業改善其塑膠產品的設計和包裝,使用更多環保材料,並考量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
4. 回收目標
SUP指令為成員國設置了塑膠飲料瓶的回收目標,以確保塑膠的再利用並減少資源浪費。根據規定,歐盟各成員國需確保到2025年,塑膠飲料瓶中至少25%的原料來自回收塑膠,並在2029年將此比例提高至30%。此外,到2029年,成員國需達成90%的塑膠飲料瓶分離回收率,藉此確保更多塑膠瓶進入回收系統,而非進入垃圾場或自然環境。
5. 增加產品標示與消費者教育
為了讓消費者更清楚了解塑膠產品的環境影響,SUP指令要求在某些塑膠製品上標註其環境影響。例如,在濕巾和衛生用品等塑膠製品上加註特定標示,說明塑膠成分對環境的潛在危害。此舉還包含提高公眾對塑膠污染的認識,並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鼓勵消費者減少單次使用塑膠的使用,支持更環保的選擇。
6. 促進創新與替代方案
SUP指令也促使企業研發替代方案,並推動更可持續的產品設計。例如,替代吸管、餐具和其他塑膠用品的可分解材料獲得了較大的市場需求。SUP指令激勵企業加強創新能力,以符合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同時滿足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的需求。
各大品牌的應對對策:
可口可樂 (Coca-Cola)
歐洲軟性飲料業者起初抗拒這項規定,批評這將增加塑膠用量與生產成本。但可口可樂妥協了,提早在2022年推出瓶蓋連瓶身的新包裝。
消費者對新設計反應不一,《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除了抱怨瓶蓋打到臉、也有人稱這是最糟設計。英國播客主持人詹姆斯(Benny James)說這設計令人厭煩,他現在改喝罐裝飲料。
即便瓶蓋打上「連著是為了一起回收」(I am attached to recycle together)的字樣,但效果不佳。不懂為何如此設計的消費者努力把瓶蓋扭斷,有網民改稱,「連著是為了擋你」(I’m attached to get in the way! )。
然而,可口可樂還是非常堅持積極響應SUP,與Berry Global合作,設計並生產新型連身瓶蓋。這種瓶蓋在飲用過程中保持與瓶身相連,減少瓶蓋遺失的可能性,並促進回收。該設計已在德國、西班牙和英國市場推出,成功收集超過4億個瓶蓋,推動可口可樂實現2025年100%包裝可回收利用的目標。
圖片來源: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百事可樂(PepsiCo)
百事可樂(PepsiCo)積極轉向連身瓶蓋設計,以響應歐盟的單一使用塑膠指令(Single-Use Plastics Directive, SUP),該法規要求到2024年7月,所有容量不超過3公升的飲料容器必須使用連身瓶蓋。百事可樂表示,三年前便開始在歐洲市場逐步推行連身瓶蓋,以符合法規要求。
百事可樂歐洲可持續發展資深總監馬克·艾倫(Mark Allen)提到,雖然不需要對所有的工廠設備進行全面更新,但根據逐條生產線的初步審查,部分設備需進行適當調整。在部分市場,為了減少塑膠使用量,公司決定改變瓶口的設計,達到減塑效果。
透過實施連身瓶蓋設計,百事可樂希望減少塑膠廢棄物,並提高飲料容器的可回收性,這不僅符合歐盟法規,亦與百事可樂的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依雲(Evian)
依雲(Evian)作為全球知名的礦泉水品牌,長期以來致力於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在瓶蓋設計方面,依雲積極響應歐盟單一使用塑膠指令(Single-Use Plastics Directive, SUP),該指令要求自2024年7月起,所有容量不超過3公升的飲料容器必須採用連身瓶蓋設計,以減少塑膠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早在2020年,依雲便開始探索創新包裝設計,推出無標籤瓶身,直接將品牌名稱和產品資訊雕刻在瓶身上,旨在提升包裝的可回收性。此外,依雲還與知名設計師Virgil Abloh合作,推出由100%回收塑膠製成的瓶裝水,強調環保與時尚的結合。
為了符合SUP指令的要求,依雲在瓶蓋設計上進行了改進,採用連身瓶蓋設計,確保瓶蓋在開啟後仍與瓶身相連,減少瓶蓋遺失的可能性,並促進回收。這些舉措展示了依雲在環保領域的積極態度,並致力於通過創新設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圖片來源:10 Best Bottled Waters UK 2024 | Fiji, Buxton and More
礦泉水品牌Crystal Geyser
礦泉水品牌Crystal Geyser也推出了EZ Open Cap,單手就能將瓶蓋向後翻轉並卡住。
圖片來源:
泰山純水
泰山純水於2014年推出了「不脫落瓶蓋」設計,這是一項獨家專利,旨在提升飲用時的便利性和衛生性。該設計確保瓶蓋在開啟後仍與瓶身相連,避免瓶蓋遺失或掉落,特別適合外出攜帶,方便單手飲用。
泰山純水的連身瓶蓋帶來了多重優勢。首先,瓶蓋始終與瓶身相連,減少了瓶蓋掉落或接觸地面的機會,確保衛生性。其次,瓶蓋設計輕便,消費者單手即可開啟與飲用,使用更便利。特別是在運動、開車或旅行中,這種設計滿足了快速飲水的需求。此外,連身瓶蓋設計也體現了品牌的環保承諾,因為固定的瓶蓋減少了瓶蓋遺失的情況,有助於降低塑膠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Alpla
Alpla一連推出四種連蓋設計——RELAX、SOUL、DANCE和JAZZ。以SOUL版本為例,它的瓶蓋蓋可以向後彎曲至160度,瓶蓋上的小塑膠片卡在螺紋上,就不會影響喝水。
Corvaglia
瑞士公司Corvaglia也推出三種設計,其中一種可以將瓶蓋固定在180度的開啟角度,不會妨礙喝水或是倒飲料,另一款還可超過180度,更加便利。
連身瓶蓋作為一項環保設計正逐漸成為全球飲料包裝行業的標準。隨著歐盟《單一使用塑膠指令》的實施,歐洲市場帶頭推動連身瓶蓋設計的應用,目的是減少塑膠瓶蓋的流失,從而降低塑膠對環境的污染。這一法規不僅影響歐盟成員國,也激勵全球其他地區加強環保措施。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依雲等,積極響應,逐步在各大市場推出符合規範的連身瓶蓋產品。這不僅體現了企業對法規的遵循,更展現出其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從法規到實際應用,連身瓶蓋為飲料行業提供了一種可持續且便捷的解決方案。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升,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或地區效仿歐盟法規,推動連身瓶蓋設計的普及。這一設計不僅符合綠色發展的潮流,也為企業帶來了創新與品牌形象的提升。連身瓶蓋的全球推廣是減少塑膠污染的重要一步,有望在未來實現更為廣泛的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