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列表
我們預期 2025 將會是消費者對包裝永續需求持續增長的一年,並且對資安的要求、AI、自動化和數位化,都將持續整合到包裝產業。所有渴望成功的包裝公司將意識到,他們不只需要回應市場全最新包裝服務的需求,更得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其中蓬勃發展。
著名包裝標籤印刷公司 Esko 出版了一本電子書,帶領大眾深入探討將在未來一年塑造產業的重要包裝趨勢。
在這份報告中,Esko 預測了 2025 及未來的包裝趨勢。這份報告包含 Esko 產業專家和其他各界專家所提供的專業洞察。總共有超過 485 名來自全球的包裝專業人士參與這份調查報告,並針對未來包裝趨勢、挑戰和反思機會提供了各自的見解。本篇文章將為您深度解析。
永續包裝:應對 2025 年的趨勢和挑戰
只要談到 2025 年的發展,就必須提到在「包裝」產業中,重要性與日俱增的「永續」議題。保守的說,永續性將成為今年的熱門話題;積極一點的說,它將會成為未來產業每年都必須面對且想辦法解決的挑戰。
在 Esko 2025 年包裝趨勢調查中,80% 的受訪者表示,環境永續性對他們公司 2025 年的包裝策略至關重要。永續性是複雜的多層次主題,過去幾年雖多流於「討論」,但未來將需要將之付諸於行動。
推動永續包裝背後的動力是消費者
永續包裝的需求已經從專家們在會議桌上的討論轉變為由消費者發起並敦促企業行動的浪潮。消費者開始要求販售商品的企業提出更永續的包裝方案和對策。
消費者願意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們擁護的信念,這包含為永續生產和包裝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而且是比企業想像更高的價格。ECV International 在 2024 年舉辦了第二屆歐洲綠色包裝創新峰會,會中麥肯錫發表了「包裝永續——創新該如何協助企業滿足消費者和客戶需求」的專題演講。在這次演講中,麥肯錫公司指出,消費者「願意為某些(永續性)功能支付高達 40% 的溢價」。90% 的年輕購物者(45 歲以下)尤其如此,他們願意為永續包裝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企業需要更了解監管環境
永續性和包裝法規是不斷變動的。新法規正在推出,而現行法規則不斷更新。永續性法規非常微妙而且變動頻繁,企業要保持合規並非易事。
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 (ESPR)、包裝和包裝廢物法規 (PPWR) 和企業永續性報告指令 (CSRD) 正是這類法規的幾個典型範例。
ESPR 於 2024 年 7 月 18 日生效。它是歐盟委員會促進永續產品及其循環利用戰略的核心元素。該法規目標在解決歐盟的消費習慣對氣候變化和污染的影響,並將這些影響降至最低。ESPR 是 2020 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的一部分,ESPR 旨在幫助歐盟實現其環境和氣候目標,提高能源效率,並在 2030 年之前將材料使用的循環率提高一倍。
預計將在不久未來實施的 PPWR ,其目的則是透過加強減少廢棄物、再利用和回收廢棄物來減少包裝對歐盟環境的影響。主要措施包括設定包裝減量的具體目標,針對某些產業強制規範導入可重複使用包裝系統,以及更嚴格的回收要求。該法規的目的還有減少過度包裝,提高材料可回收性,並協調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包裝法規,以確保會員國在永續性方面標準與做法一致。
PPWR 要求到2030 年前所有包裝都必須可回收,這一條款將連帶影響標籤、塑膠材料的使用以及其他包裝資訊。
CSRD 擴大了永續性報告的範圍和要求。它要求公司提供更詳細的資訊,如其營運手法如何影響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的資訊。
CSRD 適用於更廣泛的公司,包括大型和上市的中小型企業 (SME),並要求對這些公司所提出的報告進行審計以確保準確性。CSRD 的目標是提高透明度並在整個歐盟促進永續的商業實踐。該法規旨在從聯邦政府的層級上來規範永續的標準,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舉措。
歐盟對於企業「合規」的要求,已經形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合規性更被視為企業成功的量表,大多數受訪者同意他們透過企業的合規性,來衡量企業是否成功落實永續發展政策。
永續包裝材料和設計
在包裝材料上,2025 年的最大趨勢之一是從油基多層基材過渡到具有類似阻隔性能的生物基單層結構和木纖維基紙板。
紙基柔性袋將越來越取代傳統的塑膠阻隔層, 2024 年的德魯巴印刷展上,Esko 已經展示了原型銷售助理如何幫助產業參與者開發更永續的包裝,而不會損及產品的新鮮度。
銷售助理原型可以確定產品是否需要特殊的阻隔層,並建議更永續的替代材料。這是通過將原型與 CarbonQuota 集成來實現的,CarbonQuota 可以計算包裝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識別環境影響較低的選項。
自動化和數位化在永續發展中的作用
自動化和數位化也在永續發展領域掀起矚目。流程越自動化,公司生產產品和包裝的速度就越快,整個製造流程所需的材料和能源也會跟著降低。
技術使流程變得更可重複和準確度更高,減少了錯誤和重新製造。這項好處在物理列印包裝時尤其明顯。
善用數據和資料分析的力量
數據和分析是改進包裝的關鍵,它們以兩種方式來發揮力量。
首先,數據可以確保某事物或某流程是否對「永續」起到真正的關鍵作用。數據也可以幫助公司在實際進入生產製造前就做出判斷,比較及評估各個方案,幫助企業做出最佳選擇。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累積的資料將讓企業可以在整個包裝供應鏈中做出最佳選擇,追蹤資料和碳足跡改善的歷史記錄將幫助企業做出更聰明的選擇。
碳手印 (Carbon Handprint) 和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
永續發展中的一個新熱詞是「碳手印」和「碳足跡」的概念。根據 Neste 的說法,碳手印是「衡量公司透過其產品和服務,可以幫助其客戶減排多少溫室氣體 (GHG) 」,手印越大越好。」相反的,Neste 將碳足跡定義為「由個人、事件、組織、服務、地點或產品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度量。它通常以每定義功能或單位多少噸二氧化碳當量 (CO2e) 來衡量。」足跡則是越小越好。
Neste 繼續說道:「碳手印的科學方法自 2016 年以來一直在芬蘭開發,尚未像碳足跡那樣廣為人知和使用。然而,它是一個有用的工具,可以幫助公司傳達其產品和服務的積極影響,或解釋更永續產品的價值。」Esko 的調查受訪者也同意這一觀點,碳足跡是他們在衡量永續發展舉措成功與否的第二個指標。
除了幫助公司向利益關係者清楚地傳達溫室氣體減排量外,碳手印和碳足跡有助於追蹤進展並釐清需要額外努力和改進的領域。
永續包裝成為 2025 年的寵兒
隨著我們接近 2025 年,公司將別無選擇,必須將永續性放在其戰略規劃的首位。他們必須應對複雜的監管環境,平衡永續性和成本,並採用創新材料和設計來滿足消費者對環保包裝的需求。
自動化和數位化將通過減少錯誤、能源使用和材料浪費,在改善包裝永續性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此外,數據分析將繼續成為做出明智決策和追蹤減少碳排放及其影響因子的關鍵工具。
永續包裝的前進道路必須擁抱這些科技進步並不斷改善。利用技術革新、數據分析和創新材料,公司不僅可以滿足法規要求,並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
2025 年的期望:包裝產業的資安議題
當技術不斷進步,提高包裝效率和生產力的相關 IT 系統和智慧解決方案逐漸受到矚目,「資訊安全」也受到高度矚目。如何保護資料並確保這些資訊流程的完整性和可靠度,至關重要。
客戶期待包裝產業的專家們能夠顧及層出不窮地資訊安全風險,包含網路攻擊、數據洩露、拒絕服務攻擊和勒索軟體威脅。下節起我們將會探討包裝產業 IT 的現狀,如網路、安全挑戰、世界等級的安全控制保障、意識和教育,以及關於數位安全未來的幾點思考。
雲端架構轉型:重塑組織競爭力的戰略新維度
數位經濟時代快速演進,企業 IT 基礎設施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典範轉移。越來越多組織將其核心 IT 能力搬移至雲端,這種轉變體現了技術層面策略思維的升級,也代表著組織營運模式和競爭策略正在進行根本性重構。尤其在包裝產業,這種轉型趨勢更為明顯,其戰略意義不容忽視。
雲端部署所帶來的戰略優勢體現在多個維度。首先在資源配置方面,雲端架構徹底提升了靜態管理到動態優化的品質。雲服務的靈活度使企業能夠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即時調整資源投入,這種近乎無限的擴展性為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度。
從協作模式來看,透過瀏覽器的訪問服務能突破傳統地理限制,為組織創造了全新的協作空間。多租戶模型的應用優化了資源使用效率,為跨組織的知識共享和創新合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這種位置獨立的特性正在重塑產業的價值創造邏輯。
在效能提升層面,雲端解決方案通過智慧資源調度機制,實現了營運效率的指數級提升。系統能夠自動監控、控制和優化資源使用,為管理決策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這種基於實時數據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極大增強了組織的營運敏捷性。
對於未來的轉型之路,雲端遷移也為企業提供了自動化技術升級通道。通過持續跟上產業標準和技術進步的腳步,企業能夠保持技術領先優勢。更重要的是,集中化數據存儲機制提供了更高等級的安全保障,還為企業建立了可靈活存取的知識資產庫,即使在面臨本地硬體故障時,也能確保業務持續運作。
然而雲端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的過程,也是組織能力重構的戰略工程。企業需要從以下維度推進轉型:
- 建立系統性的雲端戰略框架
- 優化組織流程和決策機制
- 培養數位化人才梯隊
- 構建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
這種多維度的轉型思維,將幫助企業在數位化浪潮中把握先機,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數據韌性:構建組織競爭優勢的戰略基石
在數位時代的戰略版圖中,數據安全超越了純技術層面的防護概念,成為支撐組織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支柱。包裝產業中的公司們面臨著高度數據安全挑戰,這些挑戰不僅是在技術層面的威脅上,更深刻影響企業的市場地位和全球競爭力。勒索軟體攻擊可能導致生產中斷,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動搖客戶信心,影響企業聲譽。知識產權和機密資訊的洩露也可能導致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失去關鍵優勢。
因此,企業需要建立更具前瞻性和系統性的數據治理框架。這種框架不僅包含技術層面的防護,更要整合組織戰略、業務流程和人才發展等維度。企業必須深入思考「誰」需要訪問「哪些數據」,如何建立有效的訪問控制機制,以及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維持業務效率。這種思考要上升到戰略高度,將數據訪問控制視為實現組織韌性的關鍵要素。
加密技術在此扮演核心角色。無論是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過程,還是存儲在 IT 設備上的靜態數據,都需要強有力的加密保護。技術本身並不足以應對所有挑戰。企業需要建立完整的數據生命週期管理體系,從數據的產生、使用、存儲到銷毀,每個環節都要有相應的安全控制措施。
在供應鏈安全方面,選擇可靠的供應商不僅關係到服務品質,更直接影響整個數據安全體系的完整性。企業需要深入評估供應商的安全措施和事件處理能力,通過嚴格的服務級別協議 (SLA) 明確安全責任和要求。這種評估不應僅限於技術層面,還要考慮供應商的組織文化、風險管理能力和長期發展戰略。
未來數據安全將持續演進,更加複雜也更動態。企業需要建立預測風險管理的能力,發展適應性的安全防護體系,強化與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機制。這種轉型不僅需要技術創新的持續投入,更需要組織在治理模式和文化建設上的根本性變革。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能夠將數據安全與業務創新有機結合,在保護與價值創造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的組織。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企業的優勢越來越依賴其保護和利用數據的能力。建立全面數據安全戰略是整個組織的戰略性工程。只有將系統性的安全思維融入組織的每個層面,才能在數位化浪潮中建立持久競爭優勢,實現永續發展。
確保更高的網路安全和合規性:風險策略和實踐
為了將相關安全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組織必須進行全面安全風險評估,包括識別風險、量化其影響,並根據其可能性和潛在後果對其進行優先排序。對潛在財務影響最大的風險應作為最高優先度,因為它們對組織構成最大威脅。
風險處理策略包括:
- 風險規避:更改流程或業務實踐,或停止某些產品以消除相關風險。
- 風險轉移:使用保險、合同協議或外部第三方,將組織的一些風險轉移給其他組織。
- 風險降低:實施特定項目,將已識別風險的可能性或影響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 風險接受:高層管理人員可以正式接受的風險,但該風險將每年進行審查,以評斷是否仍然可以接受該風險。
雲服務提供了強大的安全功能,例如高級加密、嚴格的訪問控制和持續的安全情報監控,並有災難復原功能,確保包裝數據免受未經授權的更改或刪除,並可以快速復原。這使組織能夠以最少的停機時間維持核心營運。運用這些策略包裝企業可以大幅降低安全風險並保持相關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風險管理的另一個關鍵要素是「確保法律和法規合規性」。公司必須隨時了解最新資安全法律及其要求,定期由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合規性審計和評估,確保雲端服務確實合規,避免不必要的罰款和處罰,並避免採取計劃外的措施彌補不合規之處。
認識員工意識、教育和培訓對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網路安全策略的基本組成就是「意識」、「教育」、「培訓」。安全風險多被認定為人為因素,例如「人是安全的薄弱環節」。然而,根據 Marc Vael 的說法,「人是抵禦安全問題和漏洞的最佳防禦。在組織內部創建和維護適當風險意識和文化至關重要,以確保每個人的認知一致。」
應對新資安威脅和漏洞需要多種方法。安全意識是第一步。關鍵是活用不同格式(影音、演示文稿、文檔、海報等)的訊息通道,提供所有員工簡短、簡單和易於理解的資訊。
除了風險意識資訊,還必須根據需要提供更詳細的安全教育,如提供人力資源部門專屬資安教育如入職演示文稿,以教育人力資源員工了解他們日常工作中可能面對的威脅,例如防止網路犯罪分子偽造請求更改員工銀行帳戶。此外,財務部門員工可能需要接受與特定財務安全威脅、緊急付款處理、銀行帳戶資訊更改等相關的資安培訓。
營造安全意識文化可以鼓勵員工提升警覺,對保護資安採取積極作為。包含為員工設計模擬和練習的安全培訓,如網絡釣魚和社會工程攻擊,使員工能夠感受這些威脅的樣子,以及應該如何應對。
網路安全成為現代包裝產業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隨著組織繼續擁抱數位轉型,企業必須實施適當的資安措施,保護敏感數據免遭未經授權的披露,並確保包裝操作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才能維持企業優勢優勢並繼續創新,而不會受到資安事件的干擾。
如 Marc Vael 所說,「每一項技術創新都可以被使用和濫用。要保持領先地位,需要持續監控、定期審查安全協議,以及與外部合作夥伴和供應商進行適當的安全協作。」透過積極主動替員工規劃資安教育,組織可以確保他們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未來的挑戰並保護其寶貴資產。
人工智慧和包裝:機遇、應用和未來趨勢
人工智慧正在席捲全球,包裝產業也不例外。人工智慧不僅解決了以前認為無法克服的挑戰,而且還在效率、創造力和工作流程優化方面產生了巨大價值。在 Esko 2025 年包裝趨勢調查中,73% 的受訪者表示,自動化、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對 2025 年的包裝產業產生最大的影響。然而,人工智慧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領域,需要仔細評估。接下來會討論人工智慧如何在包裝產業裡運用,以及它為 2025 年及未來帶來的機遇。
人工智慧:機遇還是威脅?
並非所有人都相信人工智慧是一種神奇的藥方。許多人擔心它會搶走他們的工作,降低工作品質,並傳播虛假資訊。我們面對人工智慧時,最重要的是獨立、不帶偏見地評估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效益和挑戰。
人工智慧並沒有取代工人,而是代替人類處理重複性高和平凡的任務,讓人類可以花時間在強化自己的能力,員工可以專注在工作裡更複雜和更具創造性的任務,提高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
有時人工智慧有時會提供不太準確的資訊,因此仍然需要人工審查品質。因此,人類將會繼續在有人工智慧的世界中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人工智慧就像任何其他與業務相關的工具一樣,其興衰取決於它的使用方式。企業必須清楚了解人工智慧可以在哪些方面增加價值,以及哪些方面仍然需要人工判斷,來處理人工智慧的整合。在不考慮其優缺點就貿然將人工智慧導入包裝製造流程,可能會導致效率低下和錯誤。
人工智慧在包裝流程中的整合
人工智慧在包裝中的作用很廣泛。
例如,人工智慧可以在設計階段通過控制特定參數來生成多個設計選項,提供設計師協助,幫助設計師能夠快速探索更廣泛的創意天地。在檢查階段,人工智慧賦能的工具可以找到人眼可能遺漏的缺陷,確保只有最高品質的產品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隨著人工智慧不斷發展,其應用範圍將繼續擴大,使其成為包裝產業的關鍵部分。
生成式人工智慧已經在包裝產業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在內容創作和決策方面。像 ChatGPT 和 Adobe Firefly 這樣在設計和內容流程中使用人工智慧的工具越來越受到設計師和創作者的歡迎。這些工具能夠生成文本、圖像甚至影片,更快、更高效地創建內容。
雖然生成式人工智慧主要用於創作,但還有其他形式的人工智慧在分類、缺陷檢測和數據分析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Esko 在許多產業大會如 2024 年德魯巴印刷展中,展示了幾款以人工智慧開發的原型助理。例如:
重新印刷一個包裝
遠程印刷
銷售助理
以上原型展示了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增強流程、加快決策速度和優化工作流程。
導入人工智慧必須額外考慮的因素
企業將數據上傳到雲端,因此資料安全仍然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開發強大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需要的不僅是技術;還有正確的專業知識。
雖然人工智慧將包裝生產流程推向下一個未來,但公司在沒有仔細考慮的情況下,應避免一窩蜂地導入人工智慧。
如何在導入人工智慧時同時兼顧技術創新與人類專業知識的平衡,將能左右企業的成敗。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那些深思熟慮後才導入人工智慧的公司將在下一代包裝創新浪潮中領先。
包裝產業的自動化和數位化:通往創新和效率的道路
品牌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消費者購買行為,對效率、速度和永續性的需求日益增長。自動化和數位化是幫助公司應對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的重要工具,幫助產業從業人員簡化運營、降低成本並保持高品質標準和產出。
在接下來,我們將探討為什麼自動化和數位化在包裝產業中變得不可或缺,以及未來將會如何。
社會需求
社會需求是商業實踐變化的基石,自 2020 年初以來,市場重組已成常態。例如,電子商務的興起、勞動力和技能短缺、更嚴格的法規、對永續性的日益增長的壓力,以及短版印刷都要求企業以更快的速度執行靈活流程,這些壓力未來也會持續存在。
事情實在太多了,人們必須身兼數職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流程的自動化和數位化將成解決方案。事實上,在 Esko 2025 年包裝趨勢調查中,近 40% 的受訪者認為,自動化和數位化將是他們企業 2025 年的最大關注點。
包裝自動化的需求
在討論自動化之前,我們需要先解決標準化的問題。標準化是自動化的必要前提,因此跨部門和生產的工作流程標準化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主要策略。有 50% 的受訪者在調查中表示,標準化對他們在 2024 年的業務管理方式產生極大影響。
自動化在幫助包裝公司克服上述挑戰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自動化重複性任務——例如印前流程、生產工作流程和團隊之間的工作交接,公司可以簡化營運流程並降低人為錯誤的。這不僅可以提高生產力,還可以提高整個生產線的精度和一致性,縮短上市時間。
此外,自動化使公司能夠在不需要增加大量勞動力的情況下擴大營運規模,提高效率,使小型企業更容易競爭和發展。這也解決產業內日益嚴重的技能差距問題。
目前對更短印刷週期的需求是自動化加值的極好範例。品牌不再希望維持大量的包裝或標籤庫存,他們轉向為下達少量多樣的印刷訂單。對製造商來說,降低單一訂單的印刷期程意味著製造商需要比以往處理更多的工作,如何將工作自動化,將成為管理增加工作量的關鍵因素。
隨著包裝產業內企業併購案的激增,流程自動化的需求更加激烈。尤其在合併公司時,公司間通常會有不同的工作流程,需要在各個工廠(包括新收購工廠)之間進行標準化,以便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利用資源。這一切都只能透過自動化實現。
此外,自動化通常發生在雲服務中,這也讓跨多個生產站點的工作流程標準化成為可能,效率將無限提高。
數位化是包裝的未來
數位化和自動化齊頭並進。工作流程自動化軟件、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可以集成到包裝過程的各個方面,從設計和生產到分銷和消費者互動。通過這樣做,公司可以優化其工作流程並利用數據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數位化增強了整個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借助數字工具,公司能夠跟踪和監控生產過程的每一步,確保品質控制和符合法規標準。
此外,數位化允許訪問即時數據和分析。像 Esko S2 這樣的平台,一個利用雲計算、數據共享和人工智慧 (AI) 的多租戶、雲原生平台,使團隊能夠實時監控生產、識別瓶頸並快速進行調整。這種可見性水平還有助於促進團隊之間更好的協作,幫助打破數據孤島,提高跨部門以及與外部合作夥伴的效率。
克服實施中的挑戰
自動化和數位化的優勢非常明顯,但執行起來仍然具有挑戰性。最大的障礙之一是新技術導入時的前期投資非常高昂。許多公司,特別是中小型企業,難以承擔採用自動化工具的初始成本,這可能會拖慢數位轉型的腳步。
變革管理則是另一個挑戰。一些員工可能習慣了傳統方法因此不願意採用新技術,擔心新技術可能會擾亂既定的工作流程或需要額外的培訓。然而其他人例如年輕一代,可能會發現最先進的數位化更有吸引力,這為解決產業技能差距提供了新解法。
無論挑戰如何,公司都應考慮逐步進行數位轉型,而不是一次性徹底改革整個系統。他們可以先將自動化工具整合到現有工作流程中,並逐步擴大其使用範圍。給員工足夠的培訓和發展計劃,這將確保員工在使用新系統時感到舒適,並能充分發揮整合後的效益。
這為 Esko 這樣的數位方案解決商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技術選擇、制定數位轉型流程戰略,以獲得技術部署支持。
這種模式將最大限度地降低導入新工具的門檻,提供對最佳實踐的見解,並確保企業能更順利地過渡到自動化和數位系統。
未來之路
在包裝產業中,自動化和數位化已經成為保持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將是所有企業的標準配備。Esko 這份報告中許多受訪者表示,自動化是對他們在 2024 年業務管理方式產生最大積極影響的三大因素之一,另外兩個因素是品質和標準化。顯然,擁抱這些技術的公司不僅可以從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中受益,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滿足現代市場的需求。隨著產業發展,自動化和數位化將成為長期增長和成功的關鍵驅動力。
2025 年將是包裝產業需求與技術同步,一同創造高效市場的一年。2025 年重點關注滿足日益增長的永續性需求、加強網路安全措施和採用最新創新,充滿了無限的潛力,等待著我們去實現。
資料來源:
https://www.esko.com/en/resources/2025-packaging-trends